超声乳化联合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例 二维码
7
发表时间:2023-02-08 15:35 袁晨星 大名爱眼眼科医院专家门诊,河北邯郸 056000 临 床 资 料患者男性,39岁,因双眼视物不清4个月,于2023-01-01就诊于大名爱眼眼科医院。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,规律用药,血压控制良好;肾衰竭病史3年,规律透析治疗。1年前因青光眼在我院行右眼小梁切除术,左眼虹膜周边切除术。眼部检查:裸眼视力:OD 0.25,OS 0.25;眼压:右眼:6.0mmHg,左眼:8.0mmHg。右眼结膜上方滤过正常,滤过泡平坦,角膜透明,前房中深,虹膜12点可见周切孔;左眼结膜无充血,角膜透明,前房中深,虹膜12点可见虹膜周切孔;双眼瞳孔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灵敏,晶状体LOCSⅡ分类:C1N1P3,眼底窥不入。Master500:OD AL:23.67mm,ACD:3.05mm,K1:42.03D,k2:43.55D,Cyl:-1.52D;OS AL:23.48mm,ACD:3.02mm,K1:42.51D,k2:43.16D,Cyl:0.65D。角膜内皮计数:OD 1919个/mm²,OS 2421个/mm²。双眼OCT未见明显异常。临床诊断:1.双眼白内障 2.双眼青光眼术后 3.高血压 4.肾衰竭 入院第二天复测Master500、角膜地形图,眼部数据无明显变化。考虑患者较年轻,生活中需要远近视力,与患者沟通后,左眼预定ZMB00,双焦点人工晶体;右眼散光较大,经散光公式计算,可以选择ZMT150IOL或ZMT225IOL,考虑散光晶体度数越大,患者术后轴位偏移带来影响越大,经公式验算,可以通过变化手术主切口位置,使用最小度数的散光晶体,以到达减少术后散光的目的,设计非常规手术主切口在160°,轴向17°(不翻转轴向),剩余散光柱面+0.37D,对患者术后最有利。方案确定后,预定右眼ZMT150人工晶体。2023-01-02左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+人工晶体植入术(Phaco+IOL),术后第一天左眼视力:远视力0.8,近视力0.5,眼压正常。2023-01-03下午右眼行Phaco+IOL,术前在裂隙灯下做主切口160°和散光轴位17°标记。术后(2023-01-07)视力:右眼远视力0.8,近视力0.5;左眼远视力0.8,近视力0.5;眼压:右眼11.7mmHg,左眼12.0mmHg。验光:OD -0.50DS/-0.50DC*106°,OS +0.50DS/-0.62DC*50°。右眼散瞳后裂隙灯下检查人工晶体轴位17°,人工晶体轴位正常,未偏移。予患者常规抗炎药物治疗,预防术后感染。患者术后病情平稳,予出院。 讨 论白内障是全球第一大的致盲性眼病,手术是最佳治疗方式。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更多的功能性IOL的使用,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力也要求越来越高,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要求以外,还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。因此,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复明手术提高到屈光性手术[1]。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体,患者术后失去调节力,无法兼顾良好的远近视力,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配戴眼镜来满足视力需求[2]。而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应用,可以使其获得了良好的远近视力,不需佩戴眼镜就能满足视力需求,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。对于患者来说,最合适的人工晶体加上最适合的手术方案,会让术后生活质量更高,术后生活更方便。综上,进行白内障手术时,要想患者达到最优的术后视觉质量,临床医生术前需要对人工晶体的选择引起重视,同时需要术前对手术切口做个性化方案设计。 参考文献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