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论文正文的写作 二维码
2
发表时间:2024-08-15 10:23 【关键词】医学论文;正文;正文写作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,写作时一定要特别谨慎。其书写格式普遍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(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,ICMJE)推荐的 IMRaD 格式,包括 4 个内容,即引言(introduction)、材料与方法(material and methods)、结果(results)、讨论(discussion),篇幅长的论文,其中某些部分(特别是结果和讨论部分)还需列出小标题,以使内容更加清晰。下面详细讨论各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和要求。 1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、导言、绪言和导语等。它是正文开始的第一部分,是文章的引子、全文的亮相,也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。引言是对正文主要内容的简要说明,对正文起到提纲携领和引导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。使读者在阅过文题、摘要和引言之后,不仅了解该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,并能对该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(1)本文研究的背景材料。在引言开头,可适当介绍背景材料,并引用文献,说明相关领域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,阐明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。交待背景材料时要防止过多叙述历史和罗列文献,也无须对主题展开系统的回顾;(2)有关本专题研究的起源、历史及发展现状,包括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;(3)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。一定要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交代清楚。要说明开展该项研究的原因,指出该研究的结果能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新的前景,交待清楚本研究即将要说明什么问题,以及如此做的重要性等。前言不宜写得太长或太短,一般不要超过300 字,故在语言和写法上要求高度精炼,开门见山,抓住中心,言简意赅,生动而有吸引力。文字少而精,切忌空话大话、长篇大论。前言中勿作详细的历史回顾和综述,不应对主题作广泛的评论,也不易引用过多的参考文献(最好不超过 3 条),仅需列出最主要的参考文献。不要涉及本研究将要报道的资料和结论。 “国内外尚未见报道”、“首次报道了……”、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、“填补国内外空白”等对论文评价的提法,除非有确实的资料和依据,在论文写作时一般不宜采用。 2 材料与方法 材料和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础。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,缺少了材料和方法,即缺少了实验对象与手段,科研本身就是一句空话。如果说引言是解决“为什么研究”的问题,那么,材料和方法则主要是解决“用什么做和怎样做” 的问题。材料和方法不但是科研设计实施的基础,还是论据的主要根据和阐明论点、引出结论的重要前提,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作者准确详实地介绍这部分内容,不仅可启迪读者与编者的科技实践意识,而且可增强论文的真实性与可靠性,并便于他人重复其实验或观察结果,促进技术交流和传播。医学论文的种类繁多,形式也不尽相同,但均需包含材料与方法部分,此部分应清楚地说明观察对象或实验对象(患者或实验动物,包括对照)的选择情况。详细描述实验方法、仪器(以圆括号注明制造厂名和厂址)及实验步骤,以便他人重复试验结果。列出建立方法所用的参考文献:对已发表但未为人们所熟知的方法提供参考文献,并作简要描述;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,要说明采用的理由,并对使用的限制作出评价。具体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: 2.1 仪器设备 主要器材与仪器的研制和生产单位、名称、型号、出厂时间、使用及操作方法、主要参数、仪器类型与精密度等。 2.2 主要药品与试剂 写出药品、试剂的名称(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,而不用商品名)、成分、纯度和浓度、剂量、制造单位、出厂时间、批号、实验配制方法等,必要时说明来源。 2.3 动物 介绍动物名称、种系、数量、分级、性别、体质量、来源、年龄和身长、营养及健康状况,选择标准、分组和实验方法、记录与观察指标、测定结果等。 2.4 临床资料 说明疾病名称、患者数量、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病程、症状、体征辅助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、诊断及分型标准、疗效观察标准、病例选择标准、实验设计及评价方法。报道以人为对象的实验,不要使用患者的姓名、姓名的首字母或医院的各种编号,尤其是在任何图片材料中不要使用。 2.5 实验资料 包括各种实验设计、实验方法和步骤、操作要点、记录方式,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、统计学处理方法等。应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,使有素养的读者能够通过原始资料核实报告结果。防止单纯依靠统计学假设试验(如仅用 P 值),因其不能表达重要的定量信息。讨论选择对象的合格性,详细阐明随机分配的细节,说明盲法观察的具体方法及其成功之处。材料与方法部分在试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中的写作略有不同。在试验研究论文中应写明:(1)具体的实验对象(人或动物)及其选择标准;(2)具体的实验方法;(3)实验的环境条件;(4)分组方法;(5)观察方法(观察指标、记录方法等);(6)实验的程序。在临床疗效观察论文中应写明:(1)病例选择标准(诊断与分型标准);(2)病例的一般资料;(3)随机分组情况;(4)治疗方法;(5)疗效观察项目;(6)疗效判断标准(痊愈、显效、好转或死亡,或完全缓解、部分缓解、无效或死亡),若系采用他人的实验方法,应尽量引用参考文献,少用文字叙述。 3 结果 研究结果是论文的重要内容,要求将研究、观察、测定所得的原始资料和数据,经过审查核对、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的结果用文字、图或表的形式具体、详实、准确地表达出来,但三者不应重复。表和图应少而精,能用文字表述清楚的,一般不用图和表。表和图不要重复同一数据,其设计应正确、易懂,有自明性。采用三线表(不用端线、纵线和斜线,必要时可加辅助线)。表序和表题置于表上方,顶左排,统-的计量单位符号注于表的右上方,表随文放。图序及图题置于图下方,顶左排。统计学处理结果用P>0.05,P<0.05,P<0.01 三档表示, 或准确给出 P 值。 应避免把统计学专业术语,如“随机”(指随机化设计)、“正常”、“显著”、“相关”、“样本”等等,作非专业性使用。统计学术语、缩略语及大多数符号都应注明。结果的写作应符合下列要求:(1)准确无误。写作时必须反复核对原始实验记录,尤其是通过试验获得的各种数据结果,必须准确,统计学处理方法及结果正确;(2)实事求是。有人说,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命根子。论文写作时,不应按自己的假设或主管愿望随意更改或编造实验数据观察结果,尤其要如实报告失败的教训;(3)重点突出。通过观察和实验,往往获得许多数据和资料,写作是一定要重点突出、详略得当,重点介绍对读者有价值的、与资料目的密切相关的结果,切不可面面俱到;(4)图表简洁美观。图表简洁包含两方面的含意,其一是指图和表应简单明了,其而是指图和表不易过多,一般不应超过 6 幅图或 6 个表。另外,在准确表达结果的基础上,应做到图表设计合理、美观大方。 4 讨论 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。通过对结果的阐明论证,引出恰当的结论。其目的在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、综合判断,为做研究结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。讨论部分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,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、比较、解释、推理,提出论点,并加以具体说明。它是从理论认识上对结果作一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探讨,以给读者更多的启发与借鉴,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。也是将研究的结果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阶段。它已不是事物的表象与外部联系,而是已经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与内部的联系。其任务是阐明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与发展规律,指明研究结果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意义、论文水平的高低、对读者有无价值等。所以,如果说文章的“结果”部分是“摆事实”,那么,讨论部分就是“讲道理”。即通过对结果的分析,以事实为依据,从中找出内在联系,得出正确结论,透过现象,探求本质。通过文章的讨论部分,了解全部研究工作的最终结果和结论,知道它的意义所在,明确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的目标。 4.1 讨论的主要内容 凡作者认为需要讨论的问题均可以讨论,但要防止面面俱到。而且讨论内容也应该有一个大致范围,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(1)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;(2)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的优缺点,尤其要指明来控制之处和本实验的缺点;(3)所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,包括对结果(阳性或阴性)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,指出本结果与当前有关研究的异同点,要突出新发现、新发明,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和研究中有无例外或尚难解释的问题,解释因果关系,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;(4)从结果引出推论或结论,并说明其理论与实践意义,如果暂时得不出结论”,也不要勉强;(5)尚未定论之处和今后急需研究的问题与建议。对相反的学说、理论与观点也应适当加以介绍;(6)明确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,着重描述该研究新的和重要的发现;(7)针对研究目的,阐明研究结果及结论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;(8)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,解释因果关系,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;(9)实事求是地对本研究的局限性、 意外发现及相关矛盾的数据和现象加以分析和解释;(10)提出新的假说,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。 4.2 讨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(1)大量查阅相关文献,结合现有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;(2)重点突出。讨论应突出主题,并围绕主题深入地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;(3)评价客观。讨论中应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,切忌贬低他人、抬高自己。正确评价他人的贡献和自己的成绩,并实事求是地分析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;(4)讨论是对结果的进一步说明和解释,因此,讨论部分不应单纯或过多地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;(5)不要随意提出本文研究资料和结果不能充分支持的观点和结论。由此不难看出,“讨论”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前述的结果部分“摆事实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 “讲道理”。以自己实验所获结果为依据,进行分析、评价,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,给读者以启迪。 引自《眼科新进展》编辑部爱眼集团 科研组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