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凝集素干扰血常规1例 二维码
18
发表时间:2023-12-01 07:00 李树文 袁嘉丽 张小蒙 曲周爱眼医院检验科,河北邯郸 057250 冷凝集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,红细胞在冷环境中凝聚成团的现象。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℃以下,在0-4℃时最强,红细胞凝集最明显,随温度的升高,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,凝块消失[1]。健康人的血液中通常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。在某些特定病理条件下,这种物质的滴度可能会升高。虽然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当患者接受血常规检测时,冷凝集现象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[2-4]。本院近期发现了一例相关案例,现进行报道。 病历资料 患者男,67岁,于2023年12月28日因老年性白内障来院就诊。术前血常规:白细胞总数(WBC)23.88×109/L,红细胞总数(RBC)0.52×1012/L,血红蛋白(HGB)154g/L,患者白细胞总数和红细胞总数异常,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严重不匹配。怀疑仪器刚开机存在不稳定的情况,进行复检,结果同前。怀疑仪器管路通道和反应杯的影响,进行“反冲宝石孔”和“浸泡红细胞杯”,再次测定,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仍不匹配。对其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,结果正常,排除仪器工作状态异常。本科工作人员怀疑患者自身特殊红细胞,对血液标本进行盐水涂片后,肉眼可见凝集,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呈块状分布,考虑患者体内具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。将血液标本置于37℃水育箱温育三十分钟后检测,WBC5.08×109/L,RBC2.45×1012/L,HGB156g/L,白细胞总数回到正常范围内,红细胞总数较前上升,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仍不匹配。观察该患者与正常患者EDTA-K2真空采血管管壁悬挂血液状态,该患者管壁血液呈细砂样颗粒分布,而正常患者不存在该情况。考虑季节原因,室内温度低,同时也存在仪器管道温度和试剂温度等不可控因素影响,使标本从温育箱取出到检测的过程,再次发生冷凝集。安排患者下午四点半,在检验科室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采取静脉血,颠倒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:WBC4.83×109/L,RBC4.77×1012/L,HGB141g/L,血常规结果正常。患者家属描述,患者之前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,脚背出现过紫癜样片状斑块。明确患者之前检测结果异常因冷凝集所致,向临床发送末次检测报告,沟通患者手术医生,建议手术用液体冲洗时要把液体先加热到37到40度之间,以防止患者血管血液接触低温液体时发生血液凝聚,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自身健康状况。术中医生采取此建议,患者手术顺利并安全出院。 讨论 冷凝集素是一种单克隆或多克隆自身抗体,主要是IgM完全抗体[5-6]。多数正常人血液中均存在冷凝集素,但效价多小于1:16,在一些疾病情况下,如感染、支原体肺炎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,抗体效价可升高,高效价抗体可在低于30℃时与人红细胞I类抗原可逆性结合,导致红细胞聚集,显著干扰血常规分析仪检测结果,造成多项参数假性减低或升高。 对于冷凝集血液标本解决有以下几种常规处理方法:1.将标本立即放在37℃水浴箱中,约半小时后,立即上机测定。2.将患者带到实验室内,在血常规仪器旁抽取静脉血,颠倒混匀后在数秒钟内立即上机测定。3.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血浆,将标本离心后,去掉血浆,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上机检测。4.采用稀释法:将全血用稀释液稀释后,采用预稀释模式检测。或者用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检测,然后换算为未稀释的结果。5.传统的显微镜计数:将37℃孵育的血液10ul加入到2.0ml的37℃温盐水中,混合均匀,滴到计数板上计数(可预先将计数板放37℃水浴箱中加温)。 医护和实验室人员需注意冷凝集现象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,若检测结果异常,应查明是否为冷凝集素影响,并重新检测确保准确性。同时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,提供有用信息,提升服务质量。 参考文献 [1] 唐仁强.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影响[J].国际检验医学杂志,2013,34(6):767. [2] 许峰,李涛,袁斌.冷凝集素干扰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例[J].检验医学与临床,2013,10(04):504-505. [3] 邓文军.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[J].国际检验医学杂志,2015,(16):2440-2441. [4] 崔付生.冷凝集素综合征1例[J].中国医药导报,2010,07(28):121. [5] 王淑华,孙传芬,李晓虹.冷凝集素综合征保温护理研究进展[J].全科护理,2023,21(4):490-493. [6] 梁渝珩,黎昌强,熊霞.冷凝集素综合征1例[J].临床皮肤科杂志,2009,38(2):105-105.
文章分类:
202312
|